区县观察丨用“降减强”拉动全民健身 “跑”起来的荣昌得到更多
2025-03-20 18:37:0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人人拥有健康身体,对家庭来说是稳稳的幸福,对地方政府来说是根本的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荣昌区将“全民健康”摆到了重中之重,在春分到来、百花盛开之际,重庆荣昌区召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推进会,当地政府向全体荣昌人喊话——积极参与“降减强”全民健身运动,这是老百姓的健康存折,存的是健康,攒的是精神,收获的是美好生活!
在这次关爱普通群众身心健康的推进会上,荣昌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体育局、区老体协、优秀跑团、健身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纷纷登台,从不同维度讲述了“降减强”与每一个人的关系,而从顶层设计的层面看,由中老年降指标、中青年减体重、青少年强体魄构成的“降减强”体系,还涵盖了塑造全民健身城市品牌、培育做大体育健康产业的考量。
荣昌区作为国家卫生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如此重视全民健康管理,与其说是水到渠成,不如说是主动作为。
让我们通过一组关键词,解析关于荣昌个人健康与城市活力的紧密关系。

01紧迫
关于全民健康管理存在的痛点,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用数据揭示了形势的紧迫。
近年来,该区群众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给当地公共卫生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全区“小眼镜”“小胖墩”占比高达8%,小学近视率33%,初中为61%,普通高中为84%。15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肥胖率达38.6%。高血压患病率为35.3%,糖尿病患病率为16.8%。

为此,荣昌区委、区政府决定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展开先行先试,着眼于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体的运作模式正是“降减强”全民健身运动,而制度保障则是出台了《“健康荣昌2030”规划》《健康中国荣昌行动2019-2030》《重庆市荣昌区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等,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荣昌实践,其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有荣昌辨识度的慢性病非医疗促进健康模式。“降减强”全民健身行动也被纳入了具有荣昌辨识度的12项重点改革事项清单,以区委深改委的名义出台《荣昌区“降减强”全民健身行动实施方案》,并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打表推进。
02融合
要想群众动起来、跑起来,先要建立健全健康服务场景,荣昌区的应对之策是“体医融合”。
在荣昌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推进会上,卫、体、教系统的负责人均就深度开展“体医融合”、构建“降减强”服务全场景给出了解题思路。
在卫健板块,荣昌区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均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运动康复门诊,并制定了高血压、肥胖人群“运动处方”,同时设立了体重管理门诊,推出早晚跑、八段锦等多样化活动,已开展132场次日常跑步、30场次八段锦练习,惠及群众约1.5万人次。

在体育板块,荣昌区构建了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持续打造重庆・荣昌马拉松、成渝双城铁人三项、端午龙舟赛等特色品牌赛事,常态化开展青少年健身跑、周末健身跑等“八个跑”活动。去年,该区共举办各类群体赛事活动168场次。
在教育板块,荣昌区打造了“温暖棠城”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组织家长、学生、社区志愿者参与“荧光夜跑”“假期乐跑”等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跑,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良好氛围。
03建圈
为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全民健身及健康管理,荣昌区祭出了“八进”宣传行动。
通过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馆食堂开展有效科普,群众逐渐从“不愿动”向“我要动”转变。

群众思想上有了转变,服务硬件如何跟上?
荣昌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供给体系,实现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主打马拉松特色,迎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突出“全龄运动”,峰高、盘龙、河包、广顺、荣隆等乡镇体育公园和健身广场凸显普惠共享,全区累计打造体育场地4000余处,健身步道总长度近50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5平方米,超过了全国标准。
04转化
“软硬件”协同推进“降减强”全民健身行动,转化的效果如何?
荣昌官方数据显示,“降减强”行动启动以来,该区老年重点人群血压控制稳定率达92.1%,血糖控制稳定率达88.9%,血脂正常率达51%。中年人体重减轻率达81.4%。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3%。学生焦虑指数下降,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1%,提升6个百分点,优秀率从15%提升至25%,提升10个百分点,86%的教师反馈学生整体精神面貌更加阳光积极。

此外,荣昌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3.96个百分点,增长率居全市前列。
“去年1至12月,全区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接待市民166万余人次。”荣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造城市“10分钟健身圈”,解决了居民“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同时,荣昌还尝试解决“和谁一起健身”的问题,全区健身指导队伍日益健全,还先后成立了21个体育协会组织、110余个跑团,注册会员超过10万人。
05延伸
把老百姓身体搞得棒棒的,荣昌区另一道题也得以破解,这就是全民健身赋能体育产业。
荣昌区将体育产业纳入了招商引资的场景,打造以体育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园,引入10余家企业,建成中国乔丹第二大服装生产基地,形成涵盖鞋服、器械、智能设备的产业集群,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22%。

在促进体育消费方面,荣昌区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抓手,依托古佛山景区打造兼具“户外运动、山地康养、乡村休闲旅游”等多元功能的复合型康养旅游基地,打造体育小镇拓宽体育消费新场景。
“赛事游”业态也持续升温,该区以大型赛事为抓手,不断拓展体育消费,每年累计吸引20余万人来荣参赛观光。
去年,荣昌区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2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超过1500元,以非医疗手段促进健康的实践形式的基础基本形成,为该区进一步区探索“降减强”全民健身行动改革奠定了基础。
记者手记
荣昌区常态、长效开展“降减强”活动,从一维视角看,是为了促进全民健身,进而实现全民健康;从二维视角看,意在“煲热”体育产业,通过引入体育装备及周边企业和持续打造不同层级的赛事,不断提升该区体育消费和产业输出能力;从三维视角看,则是为了深化改革,创造具有荣昌辨识度的“体教融合”改革实践经验和全民健身品牌,从而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为这座城市的健康发展赋能。
在荣昌,“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成为当地市民的普遍选择,群众基础有了,全民健康工作也就落到了实处。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文
责任编辑:董霞